混合现实(MR)如何重塑未来艺术体验?

——专访国际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“技术创新奖”艺术领域获奖者:混合现实(MR)艺术家

引言

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时代混合现实(MR)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艺术体验。通过VR(虚拟现实)+ AR(增强现实)+ AI(人工智能)的结合,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画布和雕塑,而是创造了全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

2024年,国际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(IIDEI)技术创新奖·艺术领域授予一位国际知名混合现实艺术家,以表彰其全球首个大规模MR艺术展在艺术科技融合上的突破性创新。

这场展览吸引了全球200万+观众,并成为伦敦国家美术馆、大都会博物馆等国际顶尖艺术机构采纳的新展览模式。今天,我们有幸采访到这位获奖艺术家,共同探讨混合现实如何颠覆艺术表达方式

正文

IIDEI:恭喜您荣获IIDEI技术创新奖!能否介绍一下您创作的MR艺术展,它如何区别于传统艺术展览?

获奖艺术家: 非常感谢IIDEI的认可!我一直认为,艺术应该是可感知、可交互、可沉浸的。我的MR艺术展,就是希望打破传统艺术的被动观赏模式,让观众可以真正“进入”艺术作品,与艺术互动。

这场展览结合了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和人工智能(AI),创造了全新的艺术体验。例如:

1.观众可以进入3D数字画作世界,在画作中自由行走,与艺术元素互动。

2.AI驱动的动态艺术,作品会根据观众的情绪、肢体动作变化,为每个人提供独特的艺术体验。

3.AR技术让历史名画“活起来”,观众用手机扫描画作,就能看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背景故事。

通过这些技术,艺术不再是静态的,而是与观众实时互动的“智能作品”

IIDEI:MR艺术展带来的最大变革是什么?

获奖艺术家: 传统艺术主要依赖画布、雕塑或展厅,但MR艺术展改变了艺术的空间概念,带来了三大变革

1.沉浸式体验突破物理界限:以往的艺术只能通过画布或雕塑表达,而MR让艺术进入三维空间,观众可以“走入”作品,感受艺术氛围。

2.AI赋能个性化艺术互动AI可以根据观众的行为调整艺术内容,使每个人的观展体验都独一无二。

3.数字技术推动全球化传播:过去,一场艺术展只能在某个城市展出,而MR艺术展可以通过VR设备、手机AR应用等方式全球同步体验

这意味着,艺术不再受限于博物馆或美术馆,而是可以无国界传播,让更多人接触到前沿艺术

IIDEI:从概念到实现,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?如何克服?

获奖艺术家: 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。许多科技公司开发了MR工具,但大多数缺乏艺术表达的深度,因此很难让技术真正“为艺术服务”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我与计算机科学家、艺术史学者、AI工程师共同合作,创建了一套“智能艺术引擎”,使得AI可以学习艺术风格,并自动优化互动体验。例如:

1.AI学习莫奈的绘画技法,在MR展览中动态再现“印象派画风”。

2.利用深度学习,让艺术作品对观众的行为做出自然反应,提高互动的流畅度。

3.AR增强现实场景,让博物馆藏品通过3D虚拟技术“重现历史”,增加文化教育价值。

通过跨学科合作,我们成功让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,而不是单纯的“科技噱头”。

IIDEI:目前,您的MR艺术技术已经在哪些场馆或机构应用?

获奖艺术家: 我们的MR技术已被全球多个知名艺术机构采纳,例如:

1.伦敦国家美术馆MR技术被用于文艺复兴作品的沉浸式展览,让观众可以“进入”达·芬奇或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中。

2.纽约大都会博物馆:采用AI互动艺术系统,为现代艺术展览提供实时生成艺术作品的互动体验。

3.巴黎卢浮宫:基于MR技术打造了“消失的艺术”项目,让观众通过AR技术“复原”被破坏或遗失的艺术品。

此外,我们的MR艺术展已在东京、柏林、上海等地巡展,累计观众超过200万人,影响力持续扩大。

IIDEI:未来,MR艺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您有新的创作计划吗?

获奖艺术家: 未来,我希望探索MR艺术与元宇宙(Metaverse)的结合,让艺术成为数字空间的核心构成。具体来说:

1.打造全球首个“MR艺术元宇宙”,让艺术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创作、展示和售卖作品。

2.开发AI生成艺术模型,让观众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指令,定制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。

3.探索脑机接口(BCI)+艺术的可能性,未来或许我们可以通过“意念”创作艺术,让想象力直接可视化。

我希望MR艺术不仅是一种新媒介,更是改变人们创作与欣赏艺术方式的颠覆性工具